💰 Finance
新加坡保险笔记
date
Mar 31, 2024
slug
sg-insurance-note
author
status
Public
tags
Finance
summary
type
Post
thumbnail
category
💰 Finance
updatedAt
Sep 30, 2024 01:18 PM
最近在研究个人保险配置,咨询了中介也有自己研究,开个blog分享一下我的理解,欢迎大佬们评论区探讨
住院险
第一个需要配置的是住院险,几乎适用于所有人,报销日常门诊的费用和住院费用,一年大概几百块,我问到的中介700块一年就可以买到比较好的方案了。新加坡看病如果自费的话贵到吓人,什么都不干的问诊费通常就一两百了。但是这个保险公司都会帮你买上,当公司比你自己买的更全面的话,自己买的就没啥报销价值了。
住院险的价格会随你当前的年龄增长,和什么时候开始买保险无关,是为期一年的纯消费型保险。他会保障常见的疾病,但如果在购买保险前就查出来的疾病,就会被保险公司要求剔除。他还有个很大问题在于需要和新加坡身份绑定,如果ep持有者被裁员需要自动终止。在这个条件下,工签持有者其实没必要在公司已经买了住院险之外自己买。所以我觉得对于ep来说拿到pr之后开始买才比较能兜底被裁员。但提前买也有好处,就是一旦开始买后,后续检查出来的健康疾病不会被保险剔除,。
意外险
和住院险同样需要和新加坡身份绑定的保险。这个因为主要覆盖运动等意外受伤、食物中毒和常见的传染病(比如登革热)。这种保险的保费比较便宜且不是逐年递增,是按照年龄段划分价格的。适合经常运动的人买一个保受伤。他还有个好处是有中医按摩的额度,且额度是高于保费的,也可以拿去做运动扭伤后的中医按摩。
重疾/人寿险
重疾险是我认为除了住院险之外另一个需要配置的保险,这个保险的保费很高,而且一旦开始缴费就是很多年不能间断,所以作为一个保险小白我觉得得谨慎决策。了解起来花了我挺多时间的。我从购买动机、投保额、杠杠、保险类型等方面梳理一下我对这个保险的理解。
我主要去了解的是重疾和人寿联合保险,保险的机制是在确诊重大疾病例如癌症的时候,会根据你的投保额一次性赔付一笔钱。需要始终记住的是,这份保险的投保动机不是用来支付重疾的治疗费用的,这个费用主要是医疗保险/住院险报销。
投保额:重疾险是用来支付你因为重疾而导致的几年无法工作的收入损失的,新加坡政府的建议的保额是5倍年收入。但我觉得在没有负债的情况下,一般人的收入都是高于消费的,这个钱换成5倍年花销也OK,会一定程度上减少保费。但如果上有老下有小还有负债的情况下,就得把这部分开销和负债全都算进去。总之你需要投保的保额是多少就根据你如果得了重疾之后大约五年无法工作的生活成本计算比较合理。
杠杆:重疾险一般在一定的年龄前(比如65岁)有杠杆。在有杠杆的时候,得重疾后的保额就是你的投保额,会在你得病之后一次性赔付给你。以5倍杠杆为例,投保额50万,那就需要在25年交满10万的保费(但实际缴费会略高于10万,开始投保的年龄越高保费越贵)。杠杆从你开始交钱的第一年就开始生效,一旦发生赔付之后就不用再交钱了。在杠杠消失之后,保额会下降,变成用你投保的金额在这几十年的投资收益。也就是说,如果在杠杠消失的年龄之后再得重疾,就相当于在年轻的时候定投了一笔钱,保险公司拿去做投资,把投资收益的部分分给你作重疾保险的保额。选择的杠杆越高,需要付的钱越少,但杠杆消失后保费下降也越多。
保险类型:我了解到的保险类型主要有储蓄型和消费型。如果考虑相同投保额,储蓄型是交费一定的年限保终身,并且早开始买的话,总保费比较便宜。消费型保险是交一年保一年,每年的保费比较低。这样看下来如果是年轻时候的第一份保险,选储蓄型肯定是更好的,消费型保险适合中年有债务的情况下,如果觉得之前的保额不够,可以再买一份作为补充,在需要短期投保的情况下消费型就更划算。